游戲大揭秘 國區(qū)游戲的首發(fā)價水漲船高原因幾何?中篇
時間: 2020-01-06 16:01:42 來源: 聚俠網(wǎng) 作者: 裂開的豬豬上篇我們講到了游戲廠商抬高價格的兩個原因一是用戶增長放緩,二是收割粉絲用戶,很多小伙伴就要問了那為什么游戲大廠一見到游戲用戶增長放緩就要提高利潤呢?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單機游戲的定價與開發(fā)成本的矛盾
說到底,游戲廠商提高利潤就是和游戲成本掛鉤的,正版游戲的售價其實幾年來都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在80年代的時候,游戲可以說是比較高端的產(chǎn)品,一款卡帶可以買到60美金甚至更高,但是到了90年代開始更換成了更廉價的光盤代替。
然而游戲開啟了3D時代后,游戲開發(fā)需要的時間和人員也在瘋狂增長,開發(fā)一款3A大作,至少需要一個上百人的團隊,包括上游戲漫長的構思階段以及引擎技術,少說4年以上的周期才能完成,這種情況下游戲的售價沒有提高,但是成本在往上增加,那游戲公司又如何賺錢呢?
1.放棄自研引擎,基礎工作轉交第三方
像是萬代、SE這樣的游戲廠商都放棄了自研引擎的繁重工作,皆使用現(xiàn)在現(xiàn)在非常新的虛幻4引擎,以此來節(jié)約開發(fā)的成本和新員工的培訓成本,再把像是3D建模、測試、跨平臺移植都外包給其他中小型工作室或是發(fā)展中國家,其中中國和波蘭都是全球知名的“工具人”,勞動力價格相對較低,可以控制游戲成本。
2.游戲DLC,微交易,手游網(wǎng)游化來獲得盈利
除了上述的轉交工作,放棄自研引擎,還用一種盈利方法就是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放出游戲DLC來讓玩家購買,不過這些方法都會受到玩家群體的強烈抵觸,原因在于上個世代,不少廠商對于DLC的販賣近乎癡狂,甚至把本來就該在游戲中出現(xiàn)的內(nèi)容另外做成DLC發(fā)售的驚人舉動,因此受此影響之后,后來的游戲廠商都在持續(xù)更新的游戲中加入DLC,《模擬人生》、《文明》系列都是“DLC比游戲貴”的典型案例。
微交易比起DLC就更受玩家唾棄了,在去年EA的《星戰(zhàn)前線2》被大量玩家口誅筆伐,原因就是在游戲中充斥著各種“吃相難看”的微交易,不過在不同游戲中這類微交易也不一定會被排斥,CSgo的開箱子,GTA的鯊魚卡都是能讓玩家接受的范圍,有的甚至靠微交易還拓寬了一部分用戶。
目前主流游戲3A大作的首發(fā)價格基本穩(wěn)定在200-420元之間,我們很難再指望游戲廠商大幅下調(diào)游戲的價格了,其實,對于玩家來說真正在乎的還是游戲的品質(zhì),如果本身游戲質(zhì)量非常高,就算有小幅的價格漲幅玩家們還是樂意掏錢的,只要不像《尼爾機械紀元》做出突然大幅抬價這樣的“騷操作”,玩家也并不會太過于抵觸。